解除心理束缚重获心灵自由

父母要充分运用相信的力量,敢于说是

 一般情况下,当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,家长为了让孩子做什么,就告诉他你要做什么;为了让孩子不做什么,就告诉他你不要做什么。可是,在这种沟通模式下,很多家长反映效果很差,这其中的问题点在哪里?当你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你对你的孩子是否有充分的信心呢?   
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一次在医院的输液室里,我看到一个妈妈抱着她的两岁左右大的儿子,等待护士过来。这个妈妈一直对儿子说:儿子,一点都不痛。我看到妈妈的眉头很明显是紧锁的。儿子的表情依然表现得焦虑,委屈地瘪着嘴巴:痛!可以推测得出,这个孩子是对过去的扎针的痛是有很强的记忆。此时,对面的一个小女孩哇一声哭了,原来对面的孩子在护士在给她打针了。这时,这个三岁的小男孩显然已经忍不住地哇地哭了出来,显然他已经在提前模拟感受疼痛了。妈妈晃着儿子的身体,不停地说:儿子,不是说好不痛的吗?不痛不痛,男子汉大丈夫不怕痛。   

从上面的例子里,我们看到,在讲不痛的时候,从这位妈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无不透露出对自己说的话的否定,以及对孩子的当下未知的情况的焦虑和担忧。首先,痛是必然的。这个妈妈的言语均在否认打针的行为带来的痛的这个事实结果,而忽略了要去抓住很关键的一点,即是去鼓励孩子去面对以及去承受住这种痛的心态。因此,第二点,是妈妈一定要对孩子能承受这份痛充满信心。假如一方面你说不怕痛,而一方面自己内心又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说法,表现得担忧和焦虑,那么这些话的效果已经被大打折扣了。孩子对大人的感受非常灵敏。当大人说的口头语言的内容和非语言的肢体语言表达不一致的时候,孩子会处在矛盾之中,同时孩子更愿意相信非语言表达所流露出来的信息。因此,假如妈妈跟孩子讲话的同时,表情柔和、眉头舒展、眼神坚定,那么,这个孩子便能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承受能力的信任。   

因此,一定要注意到自己对孩子的沟通的信息。做为家长,首先要鼓励孩子勇于接纳事实,对事实说是;同时,随时觉察自己对孩子说的话是否在言语和非言语的匹配上是一致的,给与孩子的能力以充分的肯定和自信。


文章来源: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

关键词:青少年心理咨询


关健词:
上一篇文章:初入职场如何适应工作? 下一篇文章:跟女儿的一次冲突
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,交流您的观点

已经有 ( 0 )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。  

擅长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咨询师

普通心理咨询师:欧阳群

欧阳群,华东师大教育学毕业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。参加中科院和德瑞姆心理咨询师培训。具有近30年12年教育段的教学...

普通心理咨询师:孙晓平

个人介绍:孙晓平,毕业于山东大学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心理动力学取向。持续接受精神分析系统培训,长期接受心理...

专家心理咨询师:罗婉书

女,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。敏锐的洞察力、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共感能力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。...

资深心理咨询师:占海燕

占海燕 女,应用心理学学士,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,有教育学和心理学双重背景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中国心...

心理常识